日前,据新闻媒体报道,重庆一中年男子在健身器材上尝试“吊脖健身”,结果意外身亡。
日前,据新闻媒体报道,重庆一中年男子在健身器材上尝试“吊脖健身”,结果意外身亡。
日前,据新闻媒体报道,重庆一中年男子在健身器材上尝试“吊脖健身”,结果意外身亡。
事实上,近年来,不少“不走寻常路”的健身方式时常登上网络热搜,这些锻炼方式适合中老年人吗?中老年人怎么样才可以知道哪种运动方式最适合自己?
下巴放在悬挂着的布条上,双腿悬空,身体随着布条摇晃、摆动……热衷于这种“吊脖健身”的中老年人,以为这样做可以治疗颈椎病。“吊脖健身”也登上热搜。
“这种‘吊脖健身’并非空穴来风,参照的是临床上的牵引。”河科大二附院骨关节科主任徐永申介绍,临床上治疗颈椎病做牵引,成年人牵引力一般在10公斤左右,像这种把整个身体的重量都“吊”在脖子上,“严重超标,简直是胡闹”。
临床上做牵引,不光要看患者颈椎的生理曲度,还要根据病情调整牵引的力度和角度,“直接把脖子一挂,稍有不慎就会损伤神经和脊髓,可能要命。”徐永申说,这种健身方法非常危险。
记者在我市多个公园和社区公共健身器材区域走访发现,“不走寻常路”的健身方式并不少见,如“后背撞树”“鳄鱼爬”“吊臂转身”等。
河科大一附院景华院区骨科(脊柱外科)主任饶耀剑直言,从健身的获益角度来看,像常见的“后背撞树”,其对刺激背部肌肉、促进血液循环有一定的作用,不过,如果撞的力度和角度拿捏得不好,很可能造成机体损伤,“现在科室病房里还住着一位撞树导致胸椎骨折的老年患者”。
对中老年人而言,健身要学会平衡获益和风险。饶耀剑表示,随年纪增长,人体骨量下降,中老年人还面临着骨质疏松、肌肉萎缩、力量下降等问题,运动能力也会大打折扣,盲目尝试一些“不走寻常路”的健身方式,只会让受伤概率大增,得不偿失。
河科大一附院开元院区康复医学科主任辛玉甫和记者说,所谓科学运动,除了大家熟知的注意热身、循序渐进、保持规律、强度适量,还可以求助于专业医师,开具对自己最合适的“运动处方”。
“‘运动处方’和药物、手术一样,也是临床医疗手段,健康人群和慢病风险人群都是服务对象。”辛玉甫说,专业医师会根据就诊者的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结果,结合体力、心脑血管等方面状况,用“处方”的形式,给出运动种类、运动强度、运动时间、运动频率、运动需要注意的几点等规范建议,就诊者只需按照“运动处方”进行锻炼,就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。
辛玉甫指出,“运动处方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想健身的人,打消健身顾虑,避免运动损伤,将科学运动长时间坚持下去。
老年人刚开始运动时可以“隔日炼”,每次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左右,运动强度以第2天起床后无疲劳感为宜
即便是夏天,运动前也要热身,一般3分钟左右即可;运动后要“冷身”,通过慢跑、伸展运动等方式,让身体从运动状态平缓过渡到静止状态,避免心率和血压迅速下降给健康造成不利影响(洛报融媒·洛阳网记者 崔宏远 通讯员 牛然 梁靓)